公允性是什么意思
公允性是什么意思
公允性指的是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公平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是财务管理的基石,对企业的利润和财务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分析公允性的判断方式和相关概念。
1. 判断公允性的方式
在判断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1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判断其公允性。如果市场上存在多个买卖双方,且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需关系,那么该资产的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1.2 当事人间有约定价值
有些交易双方会在合同中约定价格,即约定价值。当双方的约定价格背离市场公允价格时,可以认为约定价值不公允。如果合同或交易的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该交易就可能存在公允性问题。
1.3 根据专业判断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或约定价值,可以通过专业判断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专业判断需要考虑相关市场的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类似交易的价格等因素。
2. 公允价值与约定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公认、认可和普遍适用的价值,是理想状况下的"合理"成本或价值。公允价值是在一定假设下确认的,主要用于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与之相对的是约定价值,即合同协议双方约定的价格。如果合同或交易的价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就可能表示约定的价格不公允。
3. 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要求
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要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要求,在会计舞台上,公允价值的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公允性要求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要求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允性的目标是市场公平价值
公允性的目标是市场公平价值,即市场上买方愿意出价购买的价格。
3.2 公允性的源头是交易过程
公允性的源头是交易过程,即交易双方基于市场条件达成的协议,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交易效率。
3.3 公允性的实现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
要实现公允性,需要准确收集和披露与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通过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可以避免虚假披露导致的公允性问题。
公允性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平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指标。判断公允性的方式包括活跃市场、约定价值和专业判断,公允价值与约定价值是判断公允性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要求包括目标是市场公平价值、源头是交易过程和实现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
- 上一篇:工商银行余额查询微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