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线是什么
1. 什么是布林线指标
布林线指标,全称为“布林格线指标(Bollinger Bands)”,是由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通过利用统计原理,计算股价的标准差及信赖区间,进而确定股价的波动范围和未来走势。
2. 布林线的组成结构
布林线由三条轨道线组成,分别是上轨(Upper Band)、中轨(Middle Band)和下轨(Lower Band)。
上轨线表示股价的压力线,当股价触及上轨线时,意味着股价可能发生回调或下跌。
下轨线则代表股价的支撑线,当股价触及下轨线时,可能出现反弹或上涨的趋势。
中轨线则是股价的平均线,即移动平均线,是布林线的核心线。
3. 布林线的计算原理
布林线的计算主要依靠股价的移动平均线和标准差来确定轨道线的位置。
计算中轨线,通常采用20日或者其他周期的移动平均线。
然后,计算上轨和下轨线,上轨线的计算公式为中轨线加上股价的标准差的两倍,下轨线的计算公式为中轨线减去股价的标准差的两倍。
标准差可以有效反映股价的波动情况,其值越大表示股票的价格波动越大,而值越小则表示价格波动较小。
4. 布林线的应用
布林线作为一种技术分析指标,主要用于判断股价的走势和价格的波动情况。
通过观察股价是否***近上下轨线或者突破上下轨线,可以提供一些买入和卖出的信号。
当股价触及上轨线时,可能意味着股票价格已经过高,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或者持币观望。
而当股价触及下轨线时,可能意味着股票价格已经过低,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或者建议持仓。
5. 布林线的优缺点
布林线作为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布林线可以快速反应股价波动的情况,较为直观地展示出股价的压力和支撑水平,帮助投资者制定交易策略。
缺点:布林线作为一种中长期的指标,有时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不适合应用于短线交易。布林线的计算依赖于移动平均线和标准差的计算,这些参数的选择可能会对指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布林线作为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在股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投资者可以根据布林线指标的变化情况,辅助判断股价的走势和价格的波动,从而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
- 上一篇:武汉中商集团上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