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灵投资网

首页 > 投资知识

投资知识

汇率制度改革在几几年

2024-05-28 22:04:31 投资知识

在二次大战后到七十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规定含金量和对美元的汇率。汇率的波动严格限制在官方汇率的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下。由于汇率波动幅度过小,无法满足国际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汇率制度的改革。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汇率制度。

1. 1979年至1984年: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

在这个阶段,我国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78年正式宣布改革开放,为鼓励企业出口创汇,我国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外汇由***集中管理、统一平衡,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出口企业购买外汇的额度。随着改革的推进,1979年起我国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官方牌价与外汇调节价格并存。由于复杂的管理模式和高度调控的市场,复汇率制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1984年,我国又回归到单一汇率制度。

2. 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

复汇率制度的失败并没有让我国放弃对汇率制度的改革探索,1985年至1993年,我国尝试着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制度。这意味着汇率在官方牌价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调剂,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制度可以看作是向复汇率制度回归的过渡。这种制度仍然带来了许多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进一步的汇率制度改革。

3. 1994年至2004年:汇率并轨期

199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了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汇率市场体系。这一阶段被称为汇率并轨期,意味着我国汇率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这个时期,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供求逐渐成为决定汇率浮动的主要因素。

4. 200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重要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被称为“7.21汇改”,取消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使用市场供求确定汇率中间价,并引入了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管理。这一改革开启了我国汇率制度的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实现市场化。此后,在2015年的“8.11汇改”中,我国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了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汇率的弹性。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复汇率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需求的调整。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我国汇率制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